邢博讲堂
XING YAO MUSEUM
伏听俑伏听的是什么?
来源 : 邢窑博物馆   时间 : 2022-05-11

1.png

2.png

3.png


伏听俑伏听的是什么

聿车

在邢窑博物馆有三尊横卧的陶俑,其中两尊为首裹幞头,头枕双手,体仰面侧,双耳倾听的男俑。第三尊则是俯体向下,双手抱颈,下身衣裙褶皱纹路清晰,不显头部,仿佛在洗耳恭听一样。这三尊陶俑,都有底座,均是1971年从新城村唐墓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男俑、女俑、胡人俑、武士俑和镇墓兽,专家称这三种这种卧式陶俑为伏听俑。

唐代丧葬文化盛行,礼制分明,什么样的级别配置什么样的陶俑,如何组合都有明确的规定。考古发现,墓葬里有伏听俑的,主人都有一定的级别。那么,伏听俑在墓葬里到底有什么寓意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也是各抒己见。

第一种说法是按陶俑的型态来讲的。这三种卧式陶俑都呈趴卧状,底座就是大地,特别是那尊抱颈无头陶俑,是典型的“五体投地”形象,这种陶俑表示的是在聆听墓主人教诲的意思,也是对先人尽孝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行大礼的形象,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第二种说法是推测墓主人的职业来讲的。伏听俑的出现,很可能源于当时军旅生活的一种常态。古代行军打仗都讲究急行军,无论人踩马踏,总会发出巨大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会通过地面传播很远。侦探人员在探听对方行军情况时,往往会将耳朵贴于地面,或将行军壶埋于地下,用于搜集声波,以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以便采取相应的战术措施。因此,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带兵征战的将军,而后人为其制作了几尊伏听俑,表示对主人的尊敬与敬仰。

第三种说法是依据付听俑的摆放位置来讲的。唐代大多数伏听俑都被安放在墓门两侧,或在墓室之中,与武士俑、镇墓兽在一起。以此推断,伏听俑的作用应该与天王俑、镇墓兽一样,保佑墓主人亡魂不被妖魔鬼怪入侵。

遗憾的是,出土的这些陶俑是新城村村民下地取土时发现的,当时人们的考古意识不强,没有请专家发掘整理,只是简单地上交给了县文化馆,失去了深入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才有了以上三种说法。我个人认为伏听俑兼有保护墓主人亡魂和表达后人思念感恩之情的寓意,你认为呢?


更多
@2020-2024 中国邢窑博物馆 邢窑遗址博物馆  
网站纠错: 星空创想(qq:6725 14736)
中国邢窑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 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