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内丘县城中心地带,是国内首家以邢窑为主题的遗址博物馆、河北省第一座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和本市最大专业性博物馆。
邢窑遗址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252.5平方米,建筑高度15米。整体造型为正方体钢结构设计,边长52米,顶层采光天窗和其它采光窗设计了遮阳设施,既可为室内提供良好的光环境,又避免日光直射,破坏文物本体;并设计了空中廊道,便于游客直观。该建筑设施在功能上,一方面有效形成对遗址的遮蔽保护;另一方面提供高效而丰富的参观流程路线,使参观者能了解邢窑遗址和考古发掘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达到恒温下对文物遗址本体进行科学保护。
邢窑是隋唐时期七大名窑之一,在唐代有“南青北白”之说。内丘是古代邢窑和邢白瓷文化的发祥地,2012年,内丘县在城区改造过程中发现11座北朝至隋唐时期邢窑遗存,成功入选“
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内丘邢窑遗址由河北省文研所联合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在内丘县城西关村南部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出土5种遗迹,其中窑炉11座,灰坑140多座,灰沟6条,水井30多眼,墓葬22座。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超20万件(片),完整和可复原器物超过2000件,器形有碗、钵、盘、杯、罐、瓶、盆、壶、炉、俑、瓷塑、模子等以及各式匣钵、窑柱、支钉等窑具,另外还出土了形式多样的陶器如陶盆、陶罐、陶瓮、陶缸、陶瓦当及瓦当模子等。
在邢窑遗址发掘中,11座窑炉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和产品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对于了解不同时期邢窑窑炉的年代、布局、产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3组窑炉的发现十分重要,一组为隋代窑炉,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北,“品”字形布局,共用一窑前工作坑,东部有上下的台阶。一组为北朝至隋代窑炉,除其中一座窑炉外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坑,四座窑围绕在东西长、南北稍狭的工作坑周边,窑多坑深,窑体积大小不一。另一组位于发掘区东部偏北,两座窑炉南北相对,分别有独立的窑前工作坑,深浅不一,有台阶连成一体,窑前工作坑内遗物年代可到北朝时期。三组窑炉年代早,是邢窑已发现窑炉中最早的部分,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和产品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